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楚革切;《集韻》:測格切;《正韻》:恥格切,𡘋音策 —— 卜筮筴也。《禮・曲禮》:龜爲卜,筴爲筮。《儀禮・士冠禮》:筮人執筴。《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註】鼓筴,揲蓍也。
义又,與策同,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二人聞諸將爲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怨陳王不用其筴。
义又,𥳑筴。〈魯語〉:臧文仲聞柳下季之言,使書以爲三筴。【註】筴,𥳑書也。《莊子・騈拇篇》:挾筴讀書。《管子・海王篇》:海王之國,謹正鹽筴。
义又,與𠕁同。《前漢・趙充國傳》:全師保勝之𠕁。又,張協〈七命〉:勒洪伐于全𠕁。
音又,《廣韻》、《正韻》:古協切;《集韻》、《韻會》:吉協切,𡘋音頰 —— 箸也。
义又,夾舉也。韓愈〈曹成王𥓓〉:筴漢陽。
音又,《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𡘋音夾 —— 鍼箭具。
义又,與柵同。《莊子・達生篇》:祝宗人元端以臨牢筴。【註】牢,豕室;筴,木欄 —— 同「柵」。
音又,叶音尺。潘尼〈懷退賦〉:何時願之多違,奄就羈以服役;因吳坂之峻阻,畏鹽車之嚴筴。
注解
〔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筴〕字拼音是c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夾,五行属木。
〔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è] ⑴ 同“策”。
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