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𡘋音閑。《說文》:戴目也。【徐曰】謂目望陽也。揚子《方言》:眄也,吳揚江淮之閒或曰瞯。
义又,《廣韻》:人目多白也。
义又,《爾雅・釋畜》〔疏〕:馬一目白者名瞯。張協〈七命〉:天驥之駿,眸瞯黑照。【註】瞯,馬目也。《說文》作𩦂。
义又,《漢書音義》:瞯,小兒癇病也。
义又,姓。《史記・酷吏傳》:濟南瞯氏。
音又,《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𡘋閒去聲 —— 視也。又,覘也。《孟子》:王使人瞯夫子。《宋史・鎭王竑傳》:丞相史彌遠,使美人瞯竑,動息必以吿。
义《集韻》同「覸」。《正字通》與瞰、闞、矙、𧡌、𧢞𡘋通。
注解
〔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án、j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目、閒。
〔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án] ⑴ 眼睛斜视;眼睛上视,露出白眼。⑵ 眼病。⑶ 癫痫病。⑷ 英武奋勇的样子。⑸ 姓。㈡ [jiàn] ⑴ 窥视:“吾将~良人之所之也。”⑵ 视,看。
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