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𡘋音辦。《說文》:瓜中實。【徐曰】瓜也。一名瓠犀也。《廣韻》:瓜瓠瓣也。《增韻》:瓜之觚𤗷也。《爾雅・釋草》:瓠棲,瓣。【註】瓠中瓣也。【疏】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义又,果瓣。《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音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𡘋辦平聲。又,《集韻》:匹見切,音片 —— 義𡘋同。
注解
〔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瓜部。
〔瓣〕字拼音是bà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辡、瓜,五行属水。
〔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瓜,辡( biǎn )声。本义是瓜类的籽。
〔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 ⑴ 组成花冠的各片⑵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⑶ 物体破裂分成的部分。⑷ 量词。
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瓣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