瓚

复制

zàn ㄗㄢˋ

正文・午集上玉部共24画
康熙字典

正文午集上

玉部

24画

U+74DA

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79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745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697頁,第18

唐韻》:徂贊切;《集韻》、《正韻》:才贊切;《韻會》:在但切,𡘋音㜺。說文》:三玉二石也。》:天子用全,純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徐曰】瓚,亦圭也。圭狀,剡上邪銳之;于其首爲勺形,謂之瓚;于其柄爲注,水道所以灌。瓚之言贊,進也,以進于神也。集韻》:一曰祼器。韻會》:宗廟祼器,形如槃。詩・大雅》:瑟彼玉瓚。【傳】玉瓚,圭瓚也。【疏】《正義》曰:瓚者,器名,以圭爲柄,圭以玉爲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如勺,有槃以承之也。天子之瓚,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其賜諸侯,蓋九寸以下。【又】釐爾圭瓚。【傳】九命錫圭瓚。前漢・揚雄傳》:𤣥瓚觩䚧。【註】服䖍曰:以𤣥玉飾之,故曰𤣥瓚。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圭爲柄,用灌鬯。觩䚧,其貌也。

又,《廣韻》:藏旱切;《集韻》:在坦切;《韻會》:才旱切,𡘋音趲 —— 義同。

〔又〕,人名。正韻》:《漢書註》臣瓚,不言姓。按,《水經注》引薛瓚註《漢書》,是姓薛也。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 圭也。一曰雜名。

注解

〔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瓚〕字拼音是z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贊

〔瓚〕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玉,贊聲。本义是質地不純的玉。

〔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àn] ⑴ 質地不純的玉。《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⑵ 古禮器。用以盛鬯酒灌祭,也用於賓客行爵。以圭為柄者稱圭瓚,以璋為柄者稱璋瓚。《集韻•考换韻》:“瓚,裸器。”《詩•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黄流在中。”

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