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𡘋音聊。《說文》:淸深也。
义又,寂漻,高遠貌。《前漢・郊祀歌》:寂漻上天知厥時。
义又,水名。《水經》:漻水,出江夏平春縣。
音又,《集韻》、《正韻》𡘋力求切,音留 —— 與瀏同,水淸貌。
音又,《韻會》、《正韻》𡘋力救切,音溜 —— 義同。
音又,《集韻》:朗鳥切,音了 —— 與𤁸同,𤁸洌。或省作漻。
义又,漻澥,小水別名。
音又,《集韻》:下巧切,音攪。《博雅》:淸也。一曰水中絕,一曰凍也。
音又,郎狄切,音歷 —— 變化貌。《莊子・知北遊》「油然漻然」,李軌讀。
注解
〔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áo、li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翏。
〔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áo] ⑴ (水)清澈:“~乎其清也。”⑵ 停聚的(水):“(禹)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水以导河。”⑶ 静:“寂~无声。”⑷ 〔~水〕河名,在中国湖北省。⑸ 气盛:“~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㈡ [liú] ⑴ 变化:“油然~然,莫不入焉。”
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