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部迷切;《集韻》、《韻會》:騈迷切;《正韻》:蒲麋切,𡘋音鼙。《說文》:圜榼也。《急就篇》:椯榼椑榹。《博雅》:榼謂之椑。
义又,《玉篇》:齊人謂斧柯爲椑。《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椑。【註】橢圜也,謂測方而去棱也。
音又,《集韻》:邊迷切,音豍 —— 飮器。
音又,《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𡘋音𤰞。《唐韻》:木名,似𣐈。《前漢・地理志》:梁侯園有八稜烏椑。《荆州記》:宜都山大椑。
音又,《唐韻》:房益切;《集韻》、《正韻》:毗亦切,𡘋音闢 —— 親身棺也。《禮・檀弓》:君卽位爲椑,歲一漆之,藏焉。
音又,《唐韻》、《集韻》𡘋蒲歷切,音甓 —— 義同。
音又,頻彌切,音裨 ——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琅琊郡。
音又,《字彙》:部皆切,音排 —— 籍也。
注解
〔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椑〕字拼音是b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卑,五行属木。
〔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ēi] ⑴ 〔~柿〕古书上说的一种柿子,即现在的“油柿”,果实小,色青黑,可以制漆。亦称“漆柿”。
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