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七感切,音慘。《說文》:曾也。《詩》曰:朁不畏明。【註】徐鉉曰: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〇【按】《詩・大雅》今作憯不畏明,與《說文》異。
义又,《玉篇》:朁,發語辭也。
音又,《集韻》:慈鹽切,音螹 —— 於朁,縣名也。〇【按】今作潜。
音又,《集韻》:子念切,音譖 —— 與憯同,假也。
音又,《集韻》:參,古作朁。註詳厶部九畫。
注解
〔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曰部。
〔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ǎn、qián、ji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兓、曰。
〔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ǎn] ⑴ 副词,表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不畏明。”㈡ [qián] ⑴ 〔於~〕又作“於潛”,古县名,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㈢ [jiàn] ⑴ 古同“僭”,虚假。
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