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
义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音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义《集韻》或作斿、旈。
注解
〔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旒〕字拼音是li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㐬,五行属火。
〔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ú] ⑴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⑵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