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式連切;《集韻》、《韻會》、《正韻》:尸連切,𡘋音羶。《說文》:長也。《增韻》:引也。《晉書・食貨志》:挻亂江南。《唐書・盧鈞傳》:相挻爲亂。
义又,揚子《方言》:取也。秦晉之閒,凡取物而逆謂之篡,楚或謂之挻。
义又,遁也。賈誼〈治安策〉: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
义又,《六書故》:掌擊也。挻重於批。俗作搧。
义又,《廣韻》:柔也、和也。《集韻》:揉也。或作煽。
音又,《集韻》:抽延切,音脠,讀近諂平聲 —— 亦長也。
音又,夷然切,音延 —— 亦取也。又,周也。
注解
〔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挻〕字拼音是s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延。
〔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n] ⑴ 长(与“短”相对)。⑵ 引发;延及⑶ 取。⑷ 揉和:“丸~雕琢,刻镂钻笮。”
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