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𠧩
音《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𡘋音誨。《說文》:悔,恨也。《玉篇》:改也、恨也。
音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𡘋音賄 —— 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音又,叶許里切,音喜。《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又叶火五切,音虎。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音又,叶許既切,音戲。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注解
〔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悔〕字拼音是hu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每,五行属水。
〔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是悔恨,懊悔。
〔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ǐ] ⑴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