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畦切,𡘋音奎。《說文》:刺也、割也。《易・歸妹》:士刲羊無血。《禮・內則》:炮,取豚若牂,刲之㊟〔「取豚若牂,刲之」之「牂」,或作「將」;「刲之」下有「刳之」。原文作「炮,取豚若牂,刲之刳之」〕。
音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 義同。
义《集韻》或作𠝥。
注解
〔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刲〕字拼音是ku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圭、刂。
〔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ī] ⑴ 刺杀。⑵ 割取。
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