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𥎦
音《廣韻》:戸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溝切,𡘋後平聲。《爾雅・釋詁》:公侯,君也。又,五等爵之次曰侯。《書・禹貢》:五百里侯服。孔氏曰:侯,𠋫也。斥𠋫而服事。又,《史記・秦始皇紀》:倫侯。【註】爵𤰞於列侯,無封邑者。倫,類也。
义又,侯,射布也。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鵠。《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註】此所謂獸侯也。
义又,美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义又,發語辭,與惟、維同「意」。《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詩・小雅》:侯誰在矣。又,〈大雅〉:侯于周服。
义又,《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𠋫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义又,姓。魏侯嬴。又,屈侯、夏侯、柏侯、侯岡,俱複姓。又,侯莫陳,三字姓。
义又,《諡法》:執應八方曰侯。
义又,與兮通,亦語辭。《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詩,卽〈大風歌〉。兮、侯古韻通。
义又,通作何。《呂覽・觀表篇》:今侯渫過而弗辭。司馬相如〈封禪頌〉: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註】侯,何也。
义《說文》本作矦,从人、从厂,象張布之狀,矢在其下。鄭司農曰: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鵠。〇【按】射侯,古作矦,《漢書》多作矦。从矢取射義,射之有侯,所以𠋫中否,明工拙也。古者以射選賢,射中者獲封爵,故因謂之諸侯。
音又,蘇子瞻〈新渠〉詩「渠成如神,民始不知;問誰爲之,邦君趙侯」,侯叶支韻。
《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
《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𠋫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注解
〔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óu、h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五行属水。
〔侯〕字造字法是象形。从人,从厂( hàn ),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是箭靶。
〔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óu] ⑴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⑵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⑶ 姓。㈡ [hòu] ⑴ 〔闽~〕地名,在中国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