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郎計切,音戾。《說文》:草也,可以染留黃。《急就篇》〔註〕:綟,蒼艾色也;東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色綟云。
《急就篇註》以染此色,因色綟云。
謹照原文因色改因名。
注解
〔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䓞〕字拼音是l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戾。
〔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一種可作染料的草。⑵ [~草],即狼尾草。
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唐韻》、《集韻》𡘋郎計切,音戾。《說文》:草也,可以染留黃。《急就篇》〔註〕:綟,蒼艾色也;東海有草,其名曰䓞,以染此色,因色綟云。
《急就篇註》以染此色,因色綟云。
謹照原文因色改因名。
〔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䓞〕字拼音是l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戾。
〔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一種可作染料的草。⑵ [~草],即狼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