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wénhuàyùndòng

新文化运动

拼音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注音
ㄒㄧㄣ ㄨㄣˊ ㄏㄨㄚˋ ㄩㄣˋ ㄉㄨㄥˋ
词性
名词
繁体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运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新文化运动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1. 指我国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文化革命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round the tim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引证解释

  1. 指我国“五四”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主要内容反对科举提倡学校,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遗著》:“其他两题,对于 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有许多新的指示。”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尺度:“大清帝国 改了 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配合着五四运动画出了一个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字义分解

  • 拼音 xīn 部首总笔画 13

    新 [ xīn ]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 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 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3. 不久以前,刚才。 新近。 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 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 新娘。新郎。新房。 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7.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wén 部首总笔画 4

    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灿若文锦。 2. 刺画花纹。 文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文化。文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天文。水文。 7. 旧时指礼节仪式。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文质彬彬。 9. 温和。 文火。文静。文雅。 10. 指非军事的。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言。文白间杂。 12. 专指社会科学。 文科。 13. 掩饰。 文过饰非。 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一文不名。 1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huà,huā 部首总笔画 4

    化 [ huà ] 1. 性质或形态改变。 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 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 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 化工。化纤。化肥。 化 [ huā ] 1. 同“花”。 [更多解释]

  • 拼音 yùn 部首总笔画 7

    运 [ yùn ] 1. 循序移动。 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 2. 搬送。 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3. 使用。 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 运气。命运。幸运。国运。 5. 南北距离。 广运百里。 6.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dòng 部首总笔画 6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2. 使开始发生。 发动。 3. 使用。 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 这几天不动荤腥。 6. 非静止的。 动画。 7. 可变的。 动产。 8. 行为。 举动。动作。 9. 常常。 动辄得咎。 [更多解释]

新文化运动的分字组词

相关词语

【新文化运动】的常见问题

  1. 新文化运动的拼音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怎么读?

    新文化运动的拼音是: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点击 图标播放新文化运动的发音

  2.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意思?

    新文化运动的意思是:一种学术界的革新运动。西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甚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强烈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隐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此种运动更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