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shī

伏尸

拼音
fú shī
注音
ㄈㄨˊ ㄕ
繁体
伏屍

伏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尸fú shī

  1. 亦作“伏尸”。

  2. 杀人致死

  3. 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4. 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5. 伏在尸体上。

引证解释

  1. 见“伏尸”。亦作“伏尸”。

  2. 杀人致死。

    庄子·则阳》:“﹝ 触氏蛮氏 ﹞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

  3. 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晋•潘岳 关中诗》:“好爵既靡,显戮亦从。不见 竇林,伏尸 汉•邦?”
    王闿运 《武提督碑》:“勇者伏尸,怯者兇惧。”

  4. 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

    前蜀 杜光庭 行军仆射醮宅词》:“其有伏尸故气,金土邪精,滞爽游魂,幽灵暗魄,各乘善力。”

  5. 伏在尸体上。

    战国策·燕策》:“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后汉书·李固传》:“﹝ 质帝 ﹞语未絶而崩, 固 伏尸号哭。”

国语辞典

伏尸fú shī

  1. 尸体横倒地上。也作「伏尸」。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伏尸千万,流血漂橹,此皆天下所共知也。」
    《文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网络解释

伏尸 (中医术语)

《诸病源候论·伏尸候》记载伏尸者,谓其病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未发之时,身体平调,都如无患

伏尸 (汉语词汇)

拼音:fú shī

《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录词条"伏尸",但检索古代文献发现,诸辞书对"伏尸"的释义尚有阙漏,今试为补苴。“伏尸(屍)”这一词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台湾中文辞典》等皆予收录。诸书或列二义,或列四义。列二义者,《辞源》可为代表:“①谓尸偃伏也。②谓凭尸也”。《汉语大词典》独列四义:①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释义:(1)谓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晋·潘岳 《关中诗》:“好爵既靡,显戮亦从。不见 窦林 ,伏尸 汉 邦?” 王闿运 《武提督碑》:“勇者伏尸,怯者凶惧。”《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前蜀 杜光庭 《行军仆射醮宅词》:“其有伏尸故气,金土邪精,滞爽游魂,幽灵暗魄,各乘善力。”

(4)伏在尸体上。《战国策·燕策》:“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后汉书·李固传》:“﹝质帝﹞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

(5)僵尸一种。《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伏尸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shī 部首总笔画 3

    尸 [ shī ] 1. 死人的身体。 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2. 〔~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素餐,“~~误国”。 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更多解释]

伏尸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伏尸的相关词语

【伏尸】的常见问题

  1. 伏尸的拼音是什么?伏尸怎么读?

    伏尸的拼音是:fú shī
    点击 图标播放伏尸的发音

  2. 伏尸是什么意思?

    伏尸的意思是:尸体横倒地上。也作「伏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