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zhào

南诏

拼音
nán zhào
注音
ㄋㄢˊ ㄓㄠˋ
繁体
南詔

南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诏nán zhào

  1. 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

引证解释

  1. 古国名。建于盛 唐•时,是以 乌蛮 为主体,包括 白蛮 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 唐•册封,历十三王, 唐•末为贵族 郑买嗣 所灭。盛时辖有今 云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贵州 西部等地。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蒙舍詔 在诸部南,故称 南詔。”
    唐•白居易 《红藤杖》诗:“南詔 红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赵翼 《龙尾关》诗:“缅维 天宝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南诏 是以 乌蛮 蒙 姓为国王, 白蛮 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统一国家。”

国语辞典

南诏nán zhào

  1.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网络解释

南诏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nán,nā 部首总笔画 9

    南 [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南 [ nā ] 1.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更多解释]

  • 拼音 zhào 部首总笔画 7

    诏 [ zhào ] 1. 告诉,告诫。 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诏书。诏令。诏谕。奉诏。遗诏。 [更多解释]

南诏的分字组词

南诏的相关词语

【南诏】的常见问题

  1. 南诏的拼音是什么?南诏怎么读?

    南诏的拼音是:nán zhào
    点击 图标播放南诏的发音

  2. 南诏是什么意思?

    南诏的意思是: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