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zhēn

六箴

拼音
liù zhēn
注音
ㄌㄧㄡˋ ㄓㄣ

六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六箴liù zhēn

  1. 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唐李德裕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晩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唐皮日休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史·吴充传》:“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余襄公靖,从政六箴。”

引证解释

  1. 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 唐•李德裕 所上。 《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羣小,听朝简忽

    德裕 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
    (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 唐•皮日休 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
    (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 《宋史·吴充传》:“充 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 仁宗 命缮写赐皇族, 英宗 在藩邸,书之坐右。”
    (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 宋•王应麟 《小学紺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 余襄公 靖,从政六箴。”

六箴的字义分解

  • 拼音 liù,lù 部首总笔画 4

    六 [ liù ]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六 [ lù ] 1.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2.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更多解释]

  • 拼音 zhēn 部首总笔画 15

    箴 [ zhēn ] 1. 同“针”。 2. 劝告,劝戒。 箴言。箴规。箴谏。 3. 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 箴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更多解释]

六箴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六箴的相关词语

【六箴】的常见问题

  1. 六箴的拼音是什么?六箴怎么读?

    六箴的拼音是:liù zhēn
    点击 图标播放六箴的发音

  2. 六箴是什么意思?

    六箴的意思是: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唐李德裕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晩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唐皮日休《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史·吴充传》:“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赐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余襄公靖,从政六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