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àyán

纳言

拼音
nà yán
注音
ㄋㄚˋ ㄧㄢˊ
繁体
納言

纳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纳言nà yán

  1. 官名。主出纳王命

  2. 尚书近臣所用帻巾

引证解释

  1. 官名。主出纳王命。按, 秦 汉•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农纳言,有纳言将军 严尤。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保定 四年改御伯为纳言。 宣帝 末又置侍中。 隋 避 文帝 父 杨忠 诔,改侍中为纳言, 炀帝 大业 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 唐•初为纳言, 唐•武德 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

    《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

  2. 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国语辞典

纳言nà yán

  1. 职官名:(1)​ 掌传达王命。(2)​侍中的别名参见「侍中」条。

    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网络解释

纳言

纳言,古官名。主出纳王命。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从字面看,“纳言”寓有居高位而广纳群言、广征贤论之义。"纳言"是古代贵族帽子上的配饰纳言之饰,始于汉代,唐宋因之。《后汉书·服》载:“巾,合后施收,尚书巾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宋史·舆服志》载:所谓施收者,即纳言;其定制为“其分三寸”。纳言,原是职官之名,始见于《书·尧典》,职责是宣达帝命。隋代避隋文帝之父杨忠谦名之讳,凡中字皆不用,故用此名以代帝侍中;唐初尚沿用,后仍改侍中。

纳言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纳 [ nà ] 1. 收入,放进。 出纳。藏污纳垢。 2. 接受。 采纳。笑纳。纳谏。 3. 享受。 纳福。纳凉。 4. 缴付。 纳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纳鞋底。 6.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yán 部首总笔画 7

    言 [ yán ] 1. 讲,说。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 汉语的字。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 语助词,无义。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 姓。 [更多解释]

纳言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纳言的相关词语

【纳言】的常见问题

  1. 纳言的拼音是什么?纳言怎么读?

    纳言的拼音是:nà yán
    点击 图标播放纳言的发音

  2. 纳言是什么意思?

    纳言的意思是:职官名:(1)​ 掌传达王命。(2)​侍中的别名。参见「侍中」条。